相关栏目
    院系热点

    百千万工程-广州理工学院薪火续航服务队(Day3)|多元课堂赋能青春成长,家访调研倾听教育心声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6日 字体大小:

    7月15日,广州理工学院“薪火续航”服务队持续深化陂洋镇教育帮扶工作。在持续推进“1+3+N”特色支教模式的同时,服务队已完成18户学生家庭的深度走访调研,通过建立个性化教育档案,构建“课内教学+课外关怀”的全方位帮扶体系,为当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陂洋镇三所小学的支教实践中,队员们在各自的教学与活动组织岗位上恪尽职守,精心设计涵盖文体艺术、心理健康、传统文化等多元课程体系,显著丰富了乡村学生的暑期学习体验。

    在中心小学,队员郑芝琪的啦啦操课堂活力四射,带领学生在跃动的节奏中感受运动的快乐;队员冯雅薇的音乐课以一曲《稻香》启迪心灵,用旋律传递温暖与希望,学生热情合唱;队员梁炜婧的心理课通过互动游戏疏导情绪,助力学生健康成长;队员蔡逸铭的《论语》课堂带领学生感悟经典,在诵读中领会传统文化精髓,学生全神贯注学有所得。

    在洋口小学的班会课上,队员孙嘉恒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纪律教育和纠正;队员罗晖在手工课上组织学生们用扭扭棒制作花朵、眼镜、手环等作品,在数学课上结合谜语讲解了思维逻辑题,并与学生们展开了积极的互动;队员孙嘉恒的语文课通过讲解《卖炭翁》带领学生们了解文言文字词,帮助孩子们构建文言知识体系。

    在三岭小学,队员陈静芸讲授了以“尊重”为核心的心理健康课程,引导学生探讨人际交往准则;队员林依婷带领学生们熟悉啦啦操基础动作组合;队员潘鹏轩指导了诗歌朗诵的发声与情感表达;队员陈润则带领学生学习了排舞的基本舞步。课间休息时,学生们求知热情不减,主动围绕实践队员们请教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两位队员耐心细致地进行了现场解答。

    在持续开展“1+3+N”特色支教活动的同时,薪火续航服务队还深入走访了18户学生家庭,有序开展了教育调研工作。本次调研采用“双问卷+深度访谈”模式:家长问卷聚焦经济状况与教育观念,学生问卷侧重学习环境与心理需求。走访过程中,队员们详细记录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并通过拉家常的方式拉近距离,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此次家访的调研数据显示,受访家庭普遍面临“经济—教育—情感”的三维发展困境。绝大多数家庭年收入仅1-3万元,务农增收困难,其中20%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教育层面,近七成的家长深感力不从心,坦言因自身学习经历有限,无法在学业上给予孩子们足够的帮助;情感层面,近半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半月才能见一面”。这种“经济困局—教育断代—亲情缺失”的三重枷锁,正严重制约着乡村下一代的成长发展空间。

    尽管面临困境,这些家庭仍展现出令人动容的教育信念:95%的学生在支教活动中展现出强烈的学习积极性,80%的受访家长虽生活艰辛,却依然坚信“知识改变命运”这一朴素真理,所有受访家庭均对服务队的“三下乡”活动表示支持,反映出当地群众对教育帮扶工作的高度认可。这种对教育的执着与期盼,正是乡村振兴最宝贵的内生动力。

    通过这次调研,服务队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既要解决眼前的经济困难,更要注重长效的教育支持。在后续的教育帮扶工作中,服务队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针对学业困难学生开展精准辅导,着力提升其薄弱学科;二是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心理疏导,通过“心灵树洞”“情感信箱”等形式开展心理团辅活动,帮助孩子们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三是建立长效联系机制,包括线上答疑群和定期回访计划,确保支教活动结束后,教育帮扶工作仍能持续发挥效益,真正实现“短期支教,长期影响”的实践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