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方案
本专业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需求及行业、学科发展的需求,优化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研究并制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将行业、学科新知识、新技术应用引入课程教学,深化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改革,形成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方案如下:
(1)瞄准专业发展前沿,探索IT发展新趋势,面向企业需求,构建基于CDIO理念的协同创新课程体系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企业实际需要,实施独立学院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共同构建基于CDIO理念、特色鲜明的协同创新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紧紧围绕本学科的主体,覆盖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做到点、线、面结合。该专业课程体系包含基础教育和基本能力培养、工程能力培养和工程实践三个部分,实施2+1+1培养模式。
基础教育和基本能力培养:采用校内学习方式,利用2年时间完成基础教育和基本能力培养。课程内容包括人文社科基本知识、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学科前沿知识和新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工程素养、辩证思维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为工程能力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工程能力培养:累计进行约1年时间的工程案例学习与实践,由校内模拟企业环境完成,以校内培养为主,企业参与。课程内容包括: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系统分析与设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题、实施解决方案、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报告、参与交流。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工程实践:校企联合培养,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实施方案,企业提供实习环境,以企业实习为主,累计进行约1年时间的企业项目工程实践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环境适应能力、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管理能力等。
图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鱼骨图
(2)更新完善教学内容,建设创新课程,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
①建设创新课程。积极引进优质教学资源,加强国际交流、校企合作。通过引进、自主开发及联合开发相结合,整合国内外知名IT公司和著名大学的优质资源,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创新课程。
②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在已建设的《C语言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等校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3年内争取60%专业必修课达到院级精品课程建设标准,争取建设1-2门省级精品课。
③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办学条件、师资情况建立计算机理论基础课程群、程序设计与算法基础课程群、软件技术课程群、硬件课程群、网络技术课程群等五大课程群。课程群可以有效地协调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大实践力度,并通过连贯性、系统性的教学与实验,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3)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建设共享教学资源平台
优化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中积累的教学资源,针对课程群进行相关课程资源的整合,删除重复、过时的内容,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通过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推进五大课程群的整体建设,避免各课程相互独立,用系统工程的理念促进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改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的积极性,并达到最优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目标。
以课程或课程群为资源组织单位,建设基于网络的共享教学资源平台,包括:素材类教学资源(题库、素材库、课件库和项目案例库)、网络课程库、课程资源管理系统、移动交互学习平台、虚拟实验平台等。
二、实践教学改革建设方案
以信息产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紧跟社会实际需求,结合本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倡导自选性、协作性实验,强化岗前能力培养环节。配齐配强实验室人员,鼓励高水平教师承担实践教学。加强实验室、实践基地和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与合作企业共同构建协同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同时,鼓励专业教师将实际项目引入实践教学环节,以项目任务驱动教学,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战性。
(1) 实践教学管理改革
①制定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②创新管理方式,建立实践教学管理系统。通过网络信息化手段,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对实践教学环节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包括计划管理、过程管理、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等模块。
③实践教学管理实行专人负责制。成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统筹全面工作,协调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的实施。
④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创建实践评价平台,由导师评价(含企业导师)、学生互评、专家评价共同完成对学生团队或个人完成的综合性实践项目的评价。
(2)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建立新型实践教学平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①基于SDLC和CDIO实践教学模式。教师将具体项目引入教学环节,以项目任务驱动教学,以软件生命周期理论和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构建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项目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运行维护四个阶段,并将软件生命周期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的实践创新和协作学习。项目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机会把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应用知识,学会以探究方式获取知识,整个过程体现CDIO。基于SDLC和CDIO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
②协同创新实践教学平台,构建校企合作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合作企业共同搭建协同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学生通过参于企业的实际开发项目,获得真实开发实战经验,提升技术应用、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达到岗前能力培养强化训练的目标,为企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实用型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具体措施:
i.优化校企合作模式,企业参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探索订单式软件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包含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学生根据国家高等教育大纲要求进行基础课程学习,完成大学基础课程;第二个层面学生根据企业对专业的要求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实训、实习。
ii.与企业互建基地,共建协同创新实践教学平台。企业提供实践训练项目,并辅助综合性实训和毕业设计指导。主要目标是通过一些实际的企业真实项目,对学生进行项目虚拟团队运作。一方面锻炼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iii.派遣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专业调研或技术实践,使专任教师均达到“双师素质”型教师的标准。
(3)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内容
基于CDIO理念,围绕课内外贯通、校内外结合,突出 “三个模块”、“三条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三个模块是:基础实践模块、专业实践模块、综合实践模块;三条主线是实践教学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主线、创新是实践教学改革的主线、工程训练是创新的主线。
图2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结构
图3 实践教学内容
(4)大学生科研创新工作的普及与提高
①普及推广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一年一度的学院大学生科技节和系IT文化节活动,通过活动选拔出学习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长期参加课外科研创新活动,由系为他们提供实践条件、培训指导和活动经费支持。以上两项活动每年可提供约500人次左右的课外科研创新训练,学生参与率达85%以上,能够保证普及工作落到实处。
②竞赛活动
在普及工作的基础上,选拔优秀的学生组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进行有针对性地强化培训,在全国及省级比赛中获得良好的成绩。
③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小组创业团队实践活动
我院计算机系成立了天软科技小组、起点传媒科技小组、天艺数码科技小组、平面媒体设计兴趣小组、D.6视觉设计工作室等大学生科技兴趣小组和创业团队,以虚拟企业模式开展团队活动,由系里提供团队活动经费支持。5支团队自2007年成立以来,开展了众多实践项目,先后完成了广东好彩工艺时装公司电子商务系统、广州中航服酒店预订系统、南方医院HSS系统、MJP智能停车场系统、天河学院学生收费系统、天河学院注册报到系统、广东广达公司电子商务网站、潮州一点红广告策划有限公司官方网站、深圳市中西药业有限公司OTC客户订单系统、广东民建公司电子商务网站等60多个项目,累计创造价值600多万元,为学院节省管理成本120多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还组建团队参加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多个项目获得了一、二等奖。5年来新老成员不断更替,学生总参与人数达300多人,通过科技团队平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图4 MJP智能停车场系统施工现场 图5 “产学研”实训项目
④申请知识产权
对于学生自主开发的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和水平的软件作品鼓励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并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推广应用。
(5)规范毕业设计管理和指导
规范毕业设计管理制度和流程。指导教师由讲师以上的双师型教师担任,企业工程师共同参与指导。毕业设计过程遵循构思、设计、实现、运行四个阶段,体现CDIO工程教育理念。毕业设计选题要求来源于教师科研课题达到40%以上,生产实际课题达50%以上。
(6)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校企共同育人新机制
一方面加大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力度,规划和建设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努力建设好专业基础实验平台和专业实验平台,为学生创新型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深化校企合作模式,企业参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和软件研发中心,搭建协同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共同组织实施校内外实践教学的培养过程,共同负责校内外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和评价。
近六年来,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本专业相继建成了软件测试实验室、软件工程综合实训室、思科网络技术实验室、微机原理实验室等11个实验室,为学生创新活动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条件。与广州市唯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市炬元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市思普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英蓓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共建校外实践基地,满足协同创新实践教学与学生专业实习的要求。近4年来参加企业实践训练的学生累积达480多人次,企业实践环节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项目开发和管理经验、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通过这一平台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输送到用人单位,并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图6 部分实习单位
三、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方案
深化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式,依托信息技术、完善教学手段,产生一批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教学改革成果。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
(1)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突出以学生为中心
在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建设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采用并探索符合教学规律、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教学方法,一体化实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培养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如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协作学习、项目任务驱动、案例式等,全面改善教学效果和质量。
以探究式教育为例,探究式教育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独立认知活动,通过探索、研究来获取知识,着眼于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意志一种教学、学习方法。我们将围绕“工程科学教育中基于学习科学的探究式教育研究”课题,进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探究式教学实践。通过探究式教育方法进一步实现学生学习成果的培养。通过探究式教育,达到以下目标:
①建立工程科学探究式教育的目标体系;
②构建基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体系的探究式教学范式,应用于具体的工程科学教育实践并持续改进;
③形成工程科学探究式教育的实施方案。
(2)构建自主式、协作式、交互式学习方式
运用现代网络信息化手段和软件技术,建立起以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库、课程资源管理系统、移动交互学习平台、虚拟实验平台等为一体的立体共享教学资源平台,为实现自主式、协作式、交互式学习方式提供有利支持。
(3)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长
坚持教学教研科研一体化,教学教研科研一起抓,发挥教科研的先导功能,提高教学质量。以教师最新科研成果和学科前沿知识引导课堂和实践教学,帮助学生跟踪学科动态,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启发创新思维。
四、教学管理改革方案
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形成有利于支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有利于教学团队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办法。建立健全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鼓励在专业建设的重要领域进行探索实验。
(1)规范教学管理,制定改革管理计划和实施细则
建立健全教学运行机制,为教学改革提供舞台,是专业综合改革的关键因素,也是质量保障的关键因素。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制度保证。教学管理的内容不仅涉及教学活动本身,也涉及相关的保障。围绕教学上和教学管理上的需要,以及教育质量的要求,制定改革管理计划和实施细则,提供配套的相关政策和规定。
(2)建立科学化管理平台,重视目标管理
引入持续改进管理机制,优化绩效考核制度,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提高服务意识和管理服务水平。
(3)全面建立信息化教学管理环境
一方面要促进教学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处理智能化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管理系统;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信息化工作能力。
(4)进一步完善导师制制度和工作指南
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在借鉴国外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探索在本科生教育中培养出一批具有潜质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一种新的工作机制。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旨在加强对学生在思想、学习、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引导,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自己的学习和能力培养计划以及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本专业自2011年开始探索建立符合独立学院特点的本科生导师制制度,并在2011级3个新生班开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导师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担任,每位导师负责4-6位学生,并且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方案。在实施2年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较好地运用个别指导法,对学生起到因材施教的作用,密切了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并且指导学生合理组织知识结构。
独立学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是一项新的课题,同时也是一种有效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教育方法,它可以弥补独立学院高校生源质量、教学基本条件和师资条件方面的不足,对于学生专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现有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完善导师制度和工作指南,以提升教学管理效率。
(5)全面落实专业负责人制度,完善院系教研室二级管理三级运行体制
专业负责人围绕本科专业建设任务、以确保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为目标开展工作,接受专业隶属系的领导。专业负责人全面负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组织制定和落实专业建设规划;组织制定或修订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的制定;负责制定和落实专业师资队伍培养计划;负责组织本专业的专业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制定专业实训、生产实习计划,负责学生课程设计、工程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安排;组织开展专业教学研究与改革,探索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负责本专业的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学专项评估,组织开展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级各类评估工作;负责本专业学生的入学专业教育、选课指导、考研咨询、就业教育与指导;负责向学校、学院反映专业的有关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专业负责人工作考评每学年进行一次,由所在系负责对专业负责人履行职责的情况与绩效进行考评,提出考评意见与考评等级。考核合格的专业负责人可连续聘任,考核不合格者取消专业负责人资格。
在院系二级管理框架下,不断完善以学院为主导、系为主体、教研室为基础的三级运行体制。突出教研室在教学管理中的基础地位和关键作用,以激发教研室活力为核心,充分调动教研室积极性和创造力,使教学各项工作及各个环节落实到位,切实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和效益。
(6)健全质量监控体系,重视过程管理
建立可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将教学检查与评估列为教学管理的日常工作,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听课、学生反馈、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制度,教研室建立教学方法交流机制。通过参加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评审,加强外部监督,为教学质量保证提供参考和改进意见。对培养共同体利益相关方进行调查与反馈,不断评估学生学习效果并及时根据反馈结果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
广州理工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地址:11栋信息楼309
电话:020-39729803 邮编:510540